最热文章

2018年校园青春榜样-化大之星-王悦海

日期:2018年11月16日 12:00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研究生院 化研1501 王悦海

【榜样概述】

宿舍食堂实验室三点一线,实验室的全能小能手,“像闪电一样飞奔的男人”和“实验室的大白”是他的绰号。他最终完成实验课题的量变到质变以及课题外承接项目的阶段性进展。从科研小白到以优异的表现考上中科院2018级博士,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三篇TOP,是对他工作的肯定,更是他圆梦高飞的起点!

【人物事迹】

王悦海,我校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生三年,他每天从早上六点半起床到晚上十二点钟睡觉的科研宿舍食堂三点一线,他没有双休,他每天悄悄的起床开始追寻新的梦想,北京夜晚的星星和马路边的路灯都是伴他的挚友,曾几何时,舍友一脸委屈的对他说,“悦海,这个周末聚聚吧,我们都快要不知道你长什么样子了”。也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勤奋刻苦的科学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三篇TOP期刊SCI论文,一篇二作SCI论文,荣获2017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以优异成绩考取中科院过程所2018级博士,继续读博深造,献身科研事业,那一刻,他只想骄傲地说,作为一个北化人,在自己的梦想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为了这个梦想,他从未松懈过! 研一时每天追赶着地铁,研二时每天追赶着时间,“像闪电一样飞奔的男人” 这个绰号是他的代名词。在科研生活中,他勤劳能干,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做事积极主动,团队协作能力强!在两年多的科研生活里,常笑嘻嘻地说:多干点活又不吃亏!比如,制备原料-手动将整株的玉米秸秆分部位,再裁剪成5cm长的小段,粉碎,精制,大家常常是手磨到红肿,他通过多次的研究和探索,得出先敲打后分部位,再通过他自制的网筛进行筛选的办法,使整个过程变得简单易行,他也总是热情体贴地帮不善体力劳动的女同学们完成这个脏累的工作,虽然每次都大汗淋漓,蓬头垢面,可他却总只是憨厚一笑。大家平时也常叫他的另一个绰号“实验室的大白”!

他的课题是做玉米秸秆低聚木糖的工业化生产,目前国内外缺乏相应完善的工艺流程,同时课题组也没有相应的研究基础,起初很长一段时间,他充分体验了这个课题的难和苦,但他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了增加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他每天将自己泡在文献中进行充分调研,经常向前辈们和同行们咨询学习,尽管常有被婉拒,但他依旧坚持,多次去北京林业大学,清华大学拿着文献去当面请教,将每天的收获仔细记录下来,反复推敲学习,随后进行实验室尝试探究。面对失败,没有自暴自弃,总是能认真反思失败的原因,从每一次的失败中积累经验,并用于指导下一步的实验,最终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蜕变!当他拿到自制低聚木糖产品的那一刻,他会心地笑了。也许,在很多人眼中,秸秆不过是一堆废弃物,它们的命运往往就是就地焚烧或者直接丢弃。但是在他眼中,这只是一堆未被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可以变废为宝,每当他想到自己可以把一堆废物变成一些很有意义的东西,他的内心就激动不已。这也是他为什么从小立志要当科学家的原因,他想通过学习知识,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在实现自己梦想与价值的同时,更能够为这个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他平日里热心好学,除了自己的课题以外,他还帮助老师承担了“高品质玉米秸秆溶解浆的制备”这一课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用1L的水热反应大釜(每次能处理150 g玉米秸秆,每次处理时间大约3小时),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不断的探究和实验,一次次的摇动大釜,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讨论和查阅资料,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他竟然得到了企业要求的高品质玉米秸秆溶解浆,并成功地制成了20公斤的成品浆。在短短的两年多研究生期间,他一次又一次的出色完成课题任务,因为他知道,走出校门,他将代表着整个北化,为母校争光是每一个北化人应该时刻铭记的使命!

供稿:学生工作办公室思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