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文章

雷锋精神研究会赴贵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日期:2014年08月29日 12:00

7月25日-7月30日,雷锋精神研究会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七人抵达贵州省,以“情系化大水窖·爱洒黔西大地”为主题开展考察实践活动。

25日上午,实践团集体前往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进行学习交流。贵州雷锋精神研究会会长、贵州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翟荣凯,副会长吴仕新,贵州省微企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军出席座谈会。座谈会上,翟部长详细阐述贵州研究会的发展概况和学雷锋常态化的先进做法,并教导大家树立良好品德,奉献他人,回馈社会。李军主任为同学们细致地介绍了由贵阳微企联谊会发起的“爱心100”一对一捐赠助学爱心公益项目,并鼓励同学们返校后呼吁更多人毕业学成后赴西部创业,传递爱心的力量。雷锋精神研究会指导老师李冠宁向在场的与会人员介绍了北京化工大学雷锋精神研究会的核心工作和活动理念,在双方的相互了解与交流中,加深了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与认识,在取长补短中共同进步。

随后,实践团成员与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贵州雷锋车队队长刘国红,贵州省助人为乐模范宋振纹进行面对面交流。两位道德模范感人至深的事迹令实践团成员动容,他们的精神让大家深受鼓舞与教育。

当天下午,实践团成员跟随宋振纹爱心服务队志愿者一起走上贵阳市街道,为每个出租车司机送上手工制作的套袖,为出租车司机晒得黝黑的左臂涂抹上青春温情的色彩。尽管烈日下汗水浸湿了衣衫,但实践团一行望着司机收到套袖时灿烂的笑脸和一声真诚的谢谢,感觉心里像春天般明媚,觉得一切辛苦都如此值得。志愿服务结束后,贵阳公交出租集团热情接待实践团一行,集团党委副书记林静表示,希望化工大学能有更多毕业生选择走入贵阳,利用所学知识技能,为贵阳市新能源、环保型公交建设作出贡献。

7月28日,实践团一行人来到毕节市大方县久旱的贫困山区,考察我校学生在羊场镇新田村捐建的三口“北化学子爱心水窖”,作为北化学子学雷锋献爱心的延续,实地调研当地水窖使用情况,在交流中,一行人了解到贵州当地长年干旱缺水,用水问题成为当地村民日常生活的当务之急,在水窖建成之前村民需要翻山越岭到很远的地方挑水,且只能供应日常饮用。而今,每口水窖的建成可蓄水30立方供每户使用半年,尤其是在冬季缺水期极大地方便了受助家庭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实践团一行在镇领导及村干部的带领下徒步行进50公里,分别考察了羊场镇龙井村、新田村的四十余口水窖。一路上山路崎岖,大家顶着烈日,相互搀扶前行。每到一户人家,实践团都会积极地同村民展开交流,记录水窖建成时间、水窖使用情况、水质等基本信息,并在交流中了解当地村民生存现状。其中,社会实践团成员就生活概况、农作物种植情况、家庭经济来源、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现状等大学生关注的方面详细询问当地村民。实践团成员表示,希望通过深入调研,了解贫困山区日常生活的需求,在返校之后结合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及奉献社会的意识开展力所能及的爱心志愿活动。每到临行之际,实践团成员都会主动为村民与水窖拍照合影留念,并将自己精心制作的“爱心便签”送给他们,便签上写有实践团成员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祝福的话语,他们希望将爱心化作无声涓流,长久地延续下去。

在得知龙井村品学兼优的初一学生杨丛刚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正处在失学的边缘时,实践团集体前往学生家了解情况,在交谈中,实践团一行人了解到男孩的父亲身患重病,母亲常年在外打工,相依为命的姐姐也在去年不幸因病去世,家庭的微薄收入已经不能满足他渴望读书的小小心愿。实践团全体成员当场决定每月从自己生活费中节省下一百元资助他上学直到高中毕业,并将1200元助学基金和一本北京化工大学画册交到男孩手中。实践团希望这笔爱心基金就像一粒希望的种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而一本画册就如同一个美丽的“大学梦”,激励他努力学习、走出大山,并在学成之后回报家乡。

此外实践团通过走访遵义会址、红军烈士陵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囚禁处和贵州革命英雄纪念碑等地,体味历史的变迁与伟大的革命精神,将弘扬雷锋精神从强化自身修养做起,探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怀。

北京化工大学雷锋精神研究会暑期社会实践团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此次西部水窖捐建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当代活雷锋”郭明义在微博上鼓励大家“学雷锋在行动,北京化工大学的学生们到贵州做好事,知道为谁而学,做得好!”另一位发起人,全国道德模范孙影也对化大学子的贵州之行给予高度评价。贵州电视台、贵州都市网、毕节文明网、大方电视台、大方信息港都对此次活动进行关注报道。雷锋精神研究会将以“爱心水窖”活动为契机,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雷锋爱心活动,用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将新时期学雷锋的内涵深入人心。

 

撰稿:李冠宁|摄影:姜胜维、张瀚文